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寒冷的冬夜传来一则温暖的消息,11月23日零时,成都市以及四川省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我们在欣慰地感慨抗疫成果的同时,也应充分汲取经验,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防止疫情出现反弹。本轮疫情与今年寒潮同期来临,冬季是冷热交替的季节,经过夏日的酷暑之后,人体会因长时间的暑气耗气伤津,机体容易阴阳失调。冬季气候干燥,也是各种皮肤病的高发期。皮肤瘙痒症、湿疹、银屑病、面部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疾病困扰着很多人。如何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也成为了众多网友所关心的问题。为了及时回应广大网友的关切,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联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推出中医药疫情防控专题访谈,今天是我们专题访谈第三场,有幸邀请到的嘉宾是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米雄飞主任,做客我们栏目,他将就“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冬季常见病预防治疗——皮肤病中医药防治”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同时,今天的访谈将联合新华网、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四川发布、封面新闻、四川iptv熊猫新闻频道等平台同步直播,首先请米主任给我们广大网友打个招呼。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很高兴参加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冬季皮肤病的中医药防治相关知识。
主持人:
好的,谢谢,冬天来了,皮肤最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呢,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冬季空气干燥,很容易引起瘙痒,特别是老年人。皮肤瘙痒看似不是什么大的毛病,却也不能忽视,瘙痒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患者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社交,形成自卑的心理。而且对社会和家庭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主持人:
为什么瘙痒秋冬季节多发?中医对瘙痒如何认识?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瘙痒之所以多见于冬季,从中医角度来说“天人相应”,冬季自然界中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来养精蓄锐。此时人体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一样,代谢相对缓慢。人体气机内敛,阳气内藏,因外界气温下降导致皮肤活动机能低下,油脂、汗液分泌减少,气血运行较迟缓,皮肤腠理缺乏气血津液濡润而变得干燥。
冬季空气寒冷干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伤人体津液,肺脏娇嫩,喜润而恶燥,肺之精气具有润泽皮毛,固护肌表的作用。所以燥邪侵犯肺脏,最容易伤其阴液,不仅会引起咽喉干痒,沙哑的问题,还会伤及肺脏,累及皮肤毫毛,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发生瘙痒。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寒邪气趁机侵犯皮肤,皮肤腠理缺乏气血津液的濡润,更容易发生瘙痒。
除此之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冬季皮肤瘙痒还与人体自身的体质状态有关。随着脏器功能的减退,体质的衰弱,老年人的皮肤不像年轻人那样多油多水,他们的皮肤会老化萎缩,弹性减低,皮肤变薄,而这些情况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身体的整体功能下降有密切的关系。人到老年,往往会有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血虚就会生风化燥,影响到皮肤腠理,造成皮肤瘙痒。
内因:1.肝肾亏虚
中医说“肝藏血,肾主水”,气、血、津、液是滋润濡养人体器官组织的物质,而肝、肾又是人体调控气血津液的主要脏腑。老年人、绝经期妇女等人群皮肤容易干痒,与年老体衰,肝肾阴亏,精血不能充养肌肤,阴虚血燥风动而致痒有关,就像地里面没水,表面就干裂了一样。冬季气机内敛,体表津液更加不足,无法滋润肌肤,加重皮肤干燥,使表层受损,出现瘙痒情况。
2.血虚生风
血液具有濡润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皮肤要靠阴血滋养湿润,才能富有弹性,如果人体气血不足,血虚生风化燥,不能濡养肌肤,发生皮肤瘙痒。中医学上讲“血虚生风”“无风不作痒”,就是这个道理。失血过多、慢性出血、腑脏虚损等原因都可造成血液亏虚,这也是我们说的大病过后或者产后容易皮肤瘙痒的原因。
3.情志失常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失常导致皮肤瘙痒在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这种瘙痒往往随着情绪的好坏加重或减轻;因情绪波动,精神紧张而复发。如神经性皮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摄领疮”,它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郁闷不舒,导致气血失调所致。瘙痒剧烈,使患者心烦意乱,六神无主,乱搔乱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形成恶性循环,进而烦躁忧虑,搔抓不止。
外因:
【风】“风胜则痒”,“无风不作痒”,“风为百病之长”。皮肤瘙痒大多与“风”邪密切相关,其他各种病邪如湿邪、热邪、寒邪等易随风而入,侵袭人体。
【燥】燥邪性干燥,容易耗伤人体津液。冬季燥邪多从口鼻皮肤而入,出现口鼻干燥、皮肤干枯皲裂等症状。
【湿】长期居住在潮湿地区,饮食偏肥甘厚腻,容易导致体内生湿。湿性粘滞,不易去除,积于体内而发病。
【毒】皮肤是人体体表的第一道防线,现代大气污染、电磁辐射、劣质化妆品……等环境污染皆属中医“毒邪”范畴,可造成肌肤疏泄功能失调,对皮肤伤害极大。疫情以后大家经常使用的洗手液、消毒剂等,更易使干燥的皮肤发生过敏反应。
主持人: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瘙痒?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守护着我们健康和美丽,是人体的天然屏障,有保持水分、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抵御外来异物入侵的强大作用。皮肤宛如一个“砖墙结构”,形似堆砌而成的一道“墙”,构成天然的保护屏障。而在皮肤的表面,有一层被称为皮脂膜的结构,这层薄薄的皮脂膜不仅能锁住皮肤的水分,还可以帮助皮肤维持酸碱度,抵抗外界微生物的“入侵”。若角质层被损坏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有可能会引起皮肤干燥、发红、瘙痒等一系列问题。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人体皮肤容易干涩粗糙。长时间使用电热毯、空调等,容易导致皮肤水分的流失,如果不好好保湿润肤,皮脂膜受损可以导致皮肤干燥、粗糙、脱屑增多。尤其是老年人,皮肤萎缩,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屏障修复功能降低,皮肤更容易干燥,引起瘙痒。而瘙痒的部位往往不是皱褶地方,多好发于上肢伸侧背侧,下肢前面、躯干背部,这些地方多筋多骨多皮,缺少皮脂腺,皮肤容易干燥,中医认为,多筋多骨多皮之处,缺少气血,尤其是老年人体气血不足,体虚容易受风,冬季气温下降而气血运行亦较迟缓,且阳气潜藏在里,皮肤腠理缺乏气血津液濡润,所以冬天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瘙痒。
不正确的饮食或服用药物:比如喜欢吃海鲜、牛羊肉、蘑菇魔芋、香菜等发物,或服用抗生素、化学制剂等药物;
吸入粉尘:比如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
环境因素:日光暴晒、温度、湿度的变化;
皮肤接触物:各种动物的皮毛、皮屑,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洗涤用品以及化学纤维等;新冠疫情以来,大家长时间戴口罩,也容易引起面部发红、瘙痒;
某些全身性疾病与慢性瘙痒有关,如糖尿病,肝胆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道梗阻等)、肾脏疾病(慢性肾衰、慢性血液透析病)、恶性肿瘤(淋巴瘤、白血病等)等。
主持人: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常见误区有哪些?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误区1、高温热水洗澡,认为可以杀灭病原体,减轻瘙痒。
专家解答:高温热水洗澡会使皮肤表面油脂流失、缺少一层油脂膜保护,水分蒸发更快,加重瘙痒,所以经常用高温热水洗澡,会出现越烫越痒,越痒越烫,恶性循环,长期如此会加速皮肤老化,老年人皮肤本就老化严重,频繁高温热水洗澡更容易出问题。
误区2、用力擦洗皮肤,把皮肤洗干净就不痒了
专家解答:用力擦洗皮肤,想把皮肤洗干净,反而会破坏皮肤自我保护的能力。
误区3、使用一些消毒液进行消毒杀菌
专家解答:常用的消毒液消毒杀菌效果强,容易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加重瘙痒。
误区4、乱抓、用火烤、用刀刮
专家解答:这些物理手段,会严重破坏皮肤屏障,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感染。
误区5、为了追求保暖,穿不透气或紧身的衣服
专家解答:这些衣服多为尼龙等材质,会刺激皮肤加重不适症状。
误区6、使用偏方
专家解答:使用偏方,易引起接触性皮炎,会加重瘙痒。
主持人:
那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什么?在皮肤清洗、护理、饮食、运动等方面有没什么建议?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好的,有以下几个建议,一是要学会清洗。清洁是皮肤护理重要的“必修课”之一,但清洁这件“小事”并不简单,次数和方法都有讲究。日常的皮肤清洁,目的是清洁皮肤毛孔内的灰尘、污垢、多余的脂质和代谢脱落的角质细胞。如果清洁不到位,会让皮肤显得粗糙,没有光泽,久而久之肤色会逐渐暗沉,若发生毛孔堵塞,还会产生痤疮等皮肤问题。但物极必反,过度地清洁皮肤,甚至“暴力护肤”则有可能造成皮肤屏障的损坏。比如许多爱美人士卸妆后,恨不能把脸洗掉一层皮,这样粗暴的洁面方式是极不科学的,会破坏皮肤表面正常的油脂,让皮肤处于脱脂状态,失去皮脂膜的保护。要知道,皮肤之所以在秋冬季变得格外“脆弱”,是因为寒冷、干燥的气候使皮脂腺的分泌减弱导致的。
2、学会护肤:适当的皮肤护理,外涂润肤霜,如含人参、黄芪、当归类的润肤霜等,例如我们科室使用的院内制剂,愈肤膏可以达到很好的润肤止痒的效果。润肤的时间也很重要,应该在洗完澡后在皮肤还处于潮湿的状态的时候,立即在皮损部位先使用抗炎药物,然后再全身涂抹润肤剂。润肤剂的选择和使用剂量也特别重要。润肤剂应该选择不含香料,且具有良好保湿效果的,带有“霜剂”或者“软膏”的保湿剂保湿效果更好。每周涂抹润肤剂的剂量至少250g,如何衡量呢?可以使用指尖作为单位,一个指尖单位是指药物挤出后从您的食指指尖覆盖到第一指间关节的软膏或者乳膏的量,相当于一克软膏的剂量。
3、学会穿衣:衣服适当宽大、松软、舒适,避免摩擦。如果穿一些紧身的衣服,比较容易摩擦,特别是摩擦皮疹的时候,就会引起加重,如果我们的颈部有皮损,需要主要不要穿高领的衣服,选透气一点的衣服,如丝绸、纯棉、竹纤维的衣服,这些衣服有比较好的吸汗、排汗的作用,内衣选用棉织品或者丝织品,不要穿毛织品。洗衣服的时候选用作用比较温和的洗涤剂,而且把他漂洗干净,如果漂洗不干净的话,残留在衣服上面,可能会对皮肤有刺激,引起瘙痒。
4、学会洗澡: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应注意减少洗澡次数,冬天一般每周一次即可,夏天可以每天洗一次,但是洗澡的时间不宜太长,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水温不宜太高,水温控制在35-37℃为宜,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洗皮肤,不宜使用搓澡巾等容易损伤皮肤屏障的洗澡用品,可使用棉质毛巾进行搓洗,不要使用碱性肥皂和碱性沐浴露,可以选用不含有皂基的香皂或ph值偏酸性的沐浴露等,洗完澡后避免使用粗糙的毛巾用力的擦拭,洗完澡后用干净的棉质毛巾轻轻的拍干皮肤。
5、学会饮食:首选要做个过敏原检测,很多患者可能会对面、白面,对大米、谷物、鸡蛋、牛奶、海鲜过敏。这个时候需要调节饮食结构,尽量清淡饮食,做好笔记,因为过敏原检测不一定全面,比如患者可以记录今天吃了什么东西痒的厉害,就要记录标记,以后就不要吃这种食物。可食用百合、绿豆等凉性食物。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可适当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多饮水,加速身体代谢,加速毒素排泄。禁食辛辣发物及易致敏的物品,如酒类、辣椒、贝类、咖啡、浓茶、牛肉、羊肉、鱼、虾等食物。饮食中,还要适当补充脂肪,但不宜过多。
6、学会运动:冬季运动要适量,强度不宜过大,更不可大汗淋漓,否则,剧烈运动后,毛孔张开,汗出而泻,汗液属于津液,阳气随汗液外泄,不利于冬季精气的闭藏。可以选择的运动方式:第一、选择较温和,微微出汗的运动方式,例如:快走或慢跑,运动时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尽量减少空气里面的过敏源,不要在密封场所进行跑步或快走。第二、可以选瑜珈、太极、八段锦这些体操的方式来做运动,这些运动强度不大并且能起到调节身心舒畅的作用。第三、游泳,如果在急性发作期,皮肤有红肿、渗出时尽量不要去游泳,当在缓解期皮肤不严重时或仅有干燥时,是可以去游泳的,当然游泳时也要注意游泳后是不是会有皮肤的痒,因为游泳池的水有可能会有消毒剂或漂白粉,可能刺激皮肤,所以游完泳时尽快把体表冲洗干净,然后擦上润肤乳修复皮肤屏障。
6、排便方面:要保持大便通畅,能有效地将体内积聚的致敏物质排除体外。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加大便的有形成分,也可以吃粗粮、杂粮,如玉米。适当的补充水分,水分吸收充足后排出大便时可以避免过度干结。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一旦有便意要及时排便,而且在已经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否则会导致本来有的便意消失,便秘会逐步出现,而且会越加严重。平常要适当运动,运动会增强胃肠蠕动,有利于规律大便习惯形成。同时有全身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后期会出现糖尿病胃肠轻瘫,导致便秘出现,所以一定严格控制血糖。
7、及时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室内暖气或者空调温度过高会引起皮肤水分蒸发。一般来说,室内温度以24℃-25℃为宜。为了避免室内空气干燥应设法提高室内湿度,在室内放置几盆水,或在室内使用空气加湿器等,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度,帮助保持皮肤水分。
8、学会生活:中医认为“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主敛藏,应该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学会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心理因素可以对任何躯体性疾病的病程产生影响。过高的精神压力,会使人体分泌相关的介质,激发、延长和加剧瘙痒。亲人或者朋友的关怀和鼓励有助于控制搔抓和提高生活质量。
9、积极寻找原因,去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内科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胆疾患、代谢障碍、内脏肿瘤、过敏性疾病、习惯性便秘、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皮肤症状。还需要注意与治疗某些慢性病的药物有关,如抗抑郁药等。
主持人:
《中医大辞典》对外治法所下的定义为:“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此表述界定了中医外治法包括除口服药物以外的所有治法,那中医外治疗法,具体有哪些?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中医外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理瀹骈文·略言》中即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的论述。外治机理:在于药性通过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迅速在相应组织器官中产生药理效应;或运用针、灸等手段通过经络对机体起到调节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机制和调整血液、神经、体液、内分泌等,调节体内各系统及脏腑组织器官,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中我们常用的外治法有:中药药浴疗法、耳穴压丸埋豆法、针刺疗法、自血疗法、穴位埋线、走罐、火针疗法等。下面重点介绍2种方法。
1.中药药浴疗法:中药药浴法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药水盛于器皿内,浸泡身体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洗浴、温泉浴,而是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因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并通过透皮吸收进入血液,故较之内服药有见效快、舒适性强、毒副作用少等优点,因此被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2.耳穴压丸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皮肤瘙痒可选择神门、肝、脾、皮质下、肺、肾上腺等穴位。
主持人:
寒冷的冬季是一个养生进补的好季节,养生进补已经成为人人关心的话题,药补不如食补,在天寒地冻的冬季,可以为广大网友推荐一些食疗方法吗?
嘉宾:好的,在这里我推荐几种三款食谱,网友朋友可以试试。
第一款:无花果南杏排骨汤:无花果8枚,光南杏15克,排骨500克,陈皮5克,常规煲约2小时,加盐调味。
第二款:莲子黑米粥:莲子30克、红枣8颗、百合20克、黑米100克、冰糖30克。将莲子洗净后去心,红枣洗净后去核,百合和黑米淘洗干净,冰糖打碎。把黑米、红枣、莲子、百合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先大火烧沸,再改小火煮30分钟,最后加入冰糖屑搅匀即可食用。每日1次,可祛风热、止瘙痒。
第三款:薏米绿豆汤:取薏米、绿豆各30克。将薏米、绿豆分别洗干净,放入炖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先大火烧沸,再改小火炖煮35分钟,最后加入盐、味精和香油即可食用。每日1次,可清热、利湿、止痒,对湿热下注型皮肤瘙痒症有疗效。
主持人:
谢谢,今天米主任来到现场,带来很多有效的方法。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还是给广大的网友,看看大家都关心哪些问题?
网友“金黄色”:小朋友脸上、身上容易长湿疹、口水疹,应该怎么护理?用哪种药对皮肤的刺激较小?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从您的描述来看,考虑特应性皮炎的可能性比较大,中医又叫“四弯风”。这种疾病小孩多发。有研究发现,在成都地区,特应性皮炎的城市儿童发病率已经高达24.69%。
不同年龄阶段,发病的部位和特点有一定的差异。婴儿期主要位于面颊部、额部和头皮,躯干、四肢,包括肘窝、腘窝都可能会出现。所以根据您的描述,您的孩子应该处于婴儿期,还比较小。您可以选个带孩子去医院做个过敏原检测,对于过敏的物质或者食物进行回避,比如患儿对花生过敏,可以适当的延迟添加花生辅食。可以在辅食中添加新鲜的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食物。母乳喂养4个月可以降低患儿对牛奶过敏的风险,但是长时间的单纯母乳喂养是会增加食物过敏和致敏的发生风险的。所以应该是适宜的时间停止母乳喂养,添加辅食。长期护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修复皮肤屏障和保湿,每天使用保湿剂坚持至少32周,可以明显降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关于您说的对皮肤刺激小的药物,我们常用的是院内制剂愈肤膏,为纯中药制剂,使用多年,具有保湿止痒的效果,安全有效,刺激小。
网友“白鹭湾”:荨麻疹要怎么才能治断根啊,不清楚什么过敏了,每年秋冬都很老火,很痒也不敢挠。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不知道您说的荨麻疹有多长时间了?是慢性荨麻疹还是急性荨麻疹?您说的每年秋冬都很严重,多半应该是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有很多的诱发因素,比如说过敏原因素,可以规避过敏原,根据您的描述,每年秋冬季节会很严重,考虑可能是寒冷性荨麻疹,避免寒冷是最好的方法;感染因素,常见的胃肠道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肝炎病毒感染,可能还合并有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这时需要进行系统的检查,针对原发性疾病进行治疗。上面所说的主要是诱发性荨麻疹,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找不到原因的,中医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治疗这种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我们医院常使用穴位埋线、自血疗法进行这种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选取的穴位有曲池、血海、足三里。各位在家中也可以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摩,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网友“香蕉糖”:去医院检查,医生确定是湿疹,触摸皮肤表面还有一层结痂,痒,手、脚等部分用药后,差不多半年,还是未得到控制,该怎么办?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根据您的描述,考虑手足湿疹可能性大,对于手足湿疹,外用药物效果往往不好,您用药半年效果不好,不知道您说的是外用药物还是口服药物,多半应该是外用药物,手足部位角质层较厚,可以考虑先使用中药方进行浸泡,然后再外用强效激素类药膏,如果还控制不好的话,建议医院就诊。
网友“转角”:手上顺着手纹干燥、痒、裂口,感觉疼痛,用药后能暂时缓解,持续30多年了,医生判断不一直,有说是湿疹、有说是神经性皮炎,判断不一致,30多年了,一直未治好,请问专家,我这种情况到底属于什么,应该咋治疗?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根据您的描述,考虑手足皲裂。这种疾病也是秋冬季节好发,也可能常年发病。表现为皮肤粗糙,沿着皮纹发展的深浅、长短不一的裂隙,轻微的可以无任何感觉,严重的会感觉到疼痛,手足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甚至会有出血。因为这种疾病往往会伴有细菌或者真菌的感染,所以需要完善真菌和细菌的涂片或者培养检查,明确有无真菌或者细菌的感染。治疗主要是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使用油脂保护,加强保暖,合并有真菌感染可加用抗真菌的药膏,如合并细菌感染,加用抗细菌的药膏。如皲裂严重,治疗相对困难,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中医方面的治疗主要是要养血滋阴、活血通络、润肤敛疮。对于常年都有手足皲裂的患者来说,在夏季应用中药浸泡防治手足皲裂,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这是因为盛夏“伏天”,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人体为适应外界气温,全身毛孔开泄,此时使用中药泡澡可使药物透达皮肤深处,药物的作用充分发挥,湿热之邪得以发散,气血舒畅,肌肤得以濡养,乃至秋冬季节肌肤能保持滋润。
网友“米糊糊”:一到秋冬天,皮肤非常干,腿上像蛇脱皮一样,有很多皮屑,擦了润肤乳也得不到缓解,太焦虑了,请医生给点建议吧。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根据您的描述,考虑干性湿疹,这种疾病也是冬天多发,老年人多见,因为老年人皮脂腺功能降低。最常见的就是发生在小腿伸侧。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跟裂纹一样的改变,或者大理石样改变。关于治疗,既然叫干性湿疹,首先要把“干”去掉,多使用润肤剂,比如凡士林、维生素e霜,我们医院有自己研发的院内制剂愈肤膏。少洗澡,少使用碱性肥皂和洗面奶,避免洗浴水温过高,避免搔抓。如果瘙痒明显,可配合抗组胺药物比如氯雷他定片等。
网友“紫藤花”:我姥姥现在70多了,皮肤痒起来特别难受,每次都要抓破皮肤出血,怎么样才能缓解啊?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根据您的描述,70多岁的老年人,考虑老年瘙痒症可能性大,首先可以根据前面讲的预防皮肤瘙痒的一些做法,改变生活方式。如果效果不好,瘙痒仍然明显,需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皮肤源性、系统性疾病、神经源性、精神源性等。找到原因,针对原发性病因进行治疗。
网友“星空猎手”:在夏天或者热带地区长期活动,如果没做一定的防护措施,我们男性也不咋擦防晒霜打伞,经常暴晒,除了会变黑,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啊?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没有防护措施,长期暴晒常见的皮肤病就是日光性皮炎,表现为红肿、灼热、疼痛,甚至出现水疱、灼痛、皮肤脱屑等症状,严重者,也可出现皮肤癌。
网友“静心”:头上结痂、一挠就破,很痒,我这个也不知道去医院挂哪个科检查,是什么病啊?
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米雄飞:
只要是有瘙痒都可以到皮肤科就诊。根据您的描述,很难给出一个诊断,头皮瘙痒,可能性较大的是脂溢性皮炎或毛囊炎,轻微的脂溢性皮炎、毛囊炎通常可以自行消退,只需改变生活方式,减少熬夜,清淡饮食。若不能自行缓解,建议去医院进行就诊,明确诊断,需要排除头皮银屑病等其他疾病。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米主任作客我们的直播间,带来详细的解答。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下期我们将邀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杜氏骨伤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非遗”杜氏骨伤传承人舒文韬做客访谈室,就“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冬季常见病预防治疗——颈腰椎病的预防和诊疗”详细解析,欢迎各位网友朋友们积极提问,再一次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下期不见不散,再见!